乡村振兴
乡村振兴专题研究-农业绿色发展有效路径
2021090113:03:12


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,把农业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明确农业绿色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、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作用。随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等系列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农业中的实践不断深入,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。


农业绿色发展,“农业”是主体,“发展”是核心,“绿色”是方式和目标。农业绿色发展就是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、生态保育、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的高质量发展。


■ 今年3月18日,农业农村部印发了《农业生产“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》,提出了加快推进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标准化生产、农业品牌建设、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、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六项具体任务和要求。


1.jpg


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。近年来,在“三农”领域,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,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,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。


2.jpg


■但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、农产品供给还不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,需要加强引导、加大投入,提高农业供给的适应性,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
他山之石——日本绿色农业发展


日本是东亚拥有生态农业发展传统和智慧的国家之一。同时,它也没有明显地经历过高投入高污染的不可持续发展阶段。这其中,重视绿色发展技术的研发和运用,是其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特征。概括地看,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绿色发展,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。


第一阶段是绿色农业的基础恢复巩固期,主要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之前。

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工业化速度空前,然而造成的副作用就是农业发展相对滞后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,日本政府不断出台法律法规,鼓励以土地租佃为中心,加快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,相继颁布了《农业改良资金助成法》《山村振兴法》,修订了 《粮食管理法》《农业协同组合法》等法律。


1952年,日本制定了《农地法》,以法律形式对以上做法进行了规定,确保了土地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合法性,为日本农业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、共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,也降低了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破坏程度,为农业绿色发展打好基础。


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日本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二阶段,也是绿色农业技术的提升期。


3.jpg同时在此阶段,日本开始注重农业绿色发展的多重效应模式探索,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多元路径,日本农村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现“观光热”,在20世纪80年代后,大量民间资本开始大规模开发度假村和农业旅游开发,日本各地农村开始发展综合修养地、农业主体公园和模仿欧洲风情的庄园,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。


4.jpg


1990年以来属于第三阶段,是日本农业绿色发展的和谐共进期。


为适应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贸易规则的约束,日本农业更加重视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。日本政府充分结合旅游业与绿色农业,提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,并且探索出协同推进的 “农业观光”式发展模式,大大提升了农业绿色发展的多元效益转化,也促进了人、自然与经济的互促互进。


1992年6月,“绿色观光”首次出现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政策文件《新的粮食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向》中,日本观光农业的发展从此走上 “快车道”。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,以观光农园、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。


5.jpg


与此同时,日本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撑持续推进,1999年7月,日本政府颁布《食物、农业、农村基本法》,提出创新的政策法规,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稳定供给,发挥农业在保护国土与涵养水源、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功能,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的全面振兴。同时,日本政府还为农户提供灾害防治、资源改良等技术信息,在提供财政补贴之余,还提供无息贷款来支撑农业绿色产业的发展。


同时,日本政府筹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,对绿色农业产业中的企业提供长达20~30年的长期信贷资金,收取较低额度的利息,政府财政并给予一定的补贴。此外,日本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,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升级和对农民的应用培训。


6.jpg


可以看出,日本在农业在向绿色发展转型的过程中,都是沿着农业绿色发展的几个方面展开;同时高度重视绿色生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将农业绿色发展当成农业政策标准的重要内容来推进。


中国经验——安溪县茶业绿色发展经验


安溪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。铁观音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 50%以上,是名副其实的“中国乌龙茶之乡”。


过去几十年安溪县人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,无节制使用化肥农药以提高产量,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。据2008 年政府数据,全县崩岗已多达 12828 处,由崩岗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61 平方公里,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程。面对山顶光秃、崩岗多、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,安溪县自 2008 年起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,多管齐下恢复县域自然环境,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。


1. 茶园生态建设与地力提升力度加大


■ 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。在茶园顶部、路边、沟边及茶园空旷处种植适合本地生长得树木,为茶树生长营造生态环境。茶园地表留草,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,营造良好的茶园小生态。在未封行的茶园、幼龄茶树行间套种黄豆、黄花菜等植物,改良土壤性质,提高肥力。在茶园周围雨水集中处建立蓄水池,中顶部修建横向排水沟,健全水利设施,排灌自如。综合应用耕翻、采摘、修剪等农业防治措施,推广杀虫灯、粘虫板等物理防控手段,尽可能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,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合格率。


■ 实施茶山生态修复。倡导伏季休茶,推动茶园管理向“降密度、提高度、深施肥”方向发展。严禁施用除草剂除草,引导茶农以割草代替劈草,促进生态恢复和平衡。禁止售卖和使用高毒、高残留农药,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安全。引导茶农对山边田、居住区周边耕地等区域实行退茶还耕,根据实际情况种植其他作物,优化产业结构。


7.jpg


2. 农药化肥使用量显著减少


安溪县 2018 年出台《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专项行动方案》,从多个方面推进病虫害科学防控。


■推广绿色防控技术,选择生产基地、高标准示范园为对象开展生态调控,农业防治,理化诱控,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技术示范。


■推进高效药械替代。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,从源头减少农药使用量,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,因地制宜引进推广超低容量双喷头的钓鱼杆型喷雾器,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器械。


■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、冬季清园等农业防治措施;安装太阳能杀虫灯,茶尺蠖诱捕器,黄色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措施;茶园投放天敌,推广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。


3. 茶园区域生态调控合理


从茶山大生态-茶园小生态-土壤微生态三个层面构建立体的区域生态调控体系。


■在提升茶山大生态方面,对矿山迹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,对高坡度、低海拔等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实行退茶还林还耕,推广等高带状退茶还林等措施,涵养茶山水土资源。


■ 在改善茶园小生态方面,对过度密植的茶园进行挖穴减株或整行挖除,改变以往过度矮化、根系入土浅、不能吸收深层土壤养分、茶树抗涝抗病能力弱的栽培方式,适度留高。


■提升土壤微生态方面,推广中耕除草,实施“有机肥+深施”、“茶+沼+畜”、“水肥一体化”、“绿肥+覆盖”等茶园施肥技术,推动茶园土壤改良。


茶业是安溪县支柱型产业,2020年4月,安溪县又出台《安溪县扶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暂行规定》,从绿色发展、转型升级、人才培育、科技创新、三产融合、品类多元发展、金融支农、品牌强茶、市场拓展、茶企打造等十个维度出台针对性扶持措施,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输入新动能。


2020 年“中央一号文件”提出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,这是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在新时期不断发展、不断创新的结果。关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是绿色发展内涵未来继续拓展的方向。随着新兴科技的成熟和人们对农业生产认知的提升,农业绿色发展的范畴也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。农业新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将更好地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保障,也将更广泛地参与到农业公共服务中,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服务的绿色水平和科技水平。



参考资料:

尹昌斌,李福夺,王术,郝艾波.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、内涵与原则

于法稳.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动因、核心及对策研究

王志刚,许栩.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农业法律与政策调整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

杜志雄,金书秦.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

张孝岳.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, 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

王心怡.茶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-以安溪茶产业为例




与梦想者,共筑梦想品牌!